跳到主要内容

Jack (2016): M.S. in ECE @ CMU

基本背景

  • Major:信息工程
  • Grade: GPA 3.52/4.00 (ECUST)
  • Grade: GPA 3.87/4.00 (Univeris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 TOEFL:106(28/27/23/28)(R/L/S/W)
  • GRE:V155 + Q169 + W3.0

申请结果

最终去向

M.S.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Offer

  • M.S. in ECE @ CMU (21 Spring)
  • ​M.S. in CS @ UVA (20 Fall)
    • 奖学金: $2000
  • ​M.S. in CS @ WUSTL (20 Fall)
  • ​M.S. in CS @ NEU (20 Fall)

Rej

  • ​M.S. in ECE @ CMU (20 Fall)
  • M.Eng. in CS @ Cornell (20 Fall)
  • M.S. in CS @ Duke (20 Fall)
  • M.S. in CS @ Brown (20 Fall)
  • M.S. in CS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0 Fall)
  • M.S. in CS @ Rice (20 Fall)
  • M.S. in CS @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 Fall)

科研经历

上海市级大创负责人

国内期刊发表一篇论文

竞赛经历

参加ECUST ACM TEAM集训,2017年STEED上海金马五校赛个人铜牌,后面小队解散就没打区域赛了

申请心得

刷分

如果你执行力够高,而且勤奋自律,我写的刷分这一块攻略建议直接跳过,Aaron前辈的攻略更适合你,我的“投机取巧”反而对你不好。但如果你比较懒散,我的攻略可能适合你,可以批判性地阅读。

建议在刚进华理的时候就确定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出国,国内读研还是求职。越早确定越好,这样主动权可以掌握在手里。我是大一就准备出国读Master的。但我知道自己执行力不高,所以给自己定的GPA目标是3.5。不过还是建议把GPA目标定到3.7以上,GPA3.5虽然说能拿到美国Top30学校的入场券,但毫无竞争力。看到我上面一连串Rej了吗。华理是90分就4.0了,90分再往上对于GPA没有任何提升。所以你大可以“控分”,我很多课程都是90,91,92,最高的也就94。这样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干别的。另外,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多与教授沟通。我有一门课就是选了最难的一个期末作业并且成功完成得到教授的赏识,平时分拿到了满分同时也拿到推荐信和大创leader的机会。

大三在准备GRE考试,大四在美国交换,并且我的成绩分布比较均衡,所以直接放弃了重修刷分的机会。如果有某些课程GPA特别低,刷一下GPA还是有必要的。

语言关

语言关对我来说比较艰难,并且本身对英语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借助了一些外力。

托福主要是卡在写作上,分数总是只有22分。后面联系了一个从新东方退下来的写作老师,辅导了大概2个月,冲到了28分。GRE也是通过写作老师的推荐找了一个很厉害的老师,两个半月出分。

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可以自己准备。如果遇到瓶颈或者执行力较差,花钱请个靠谱的老师能省很多时间。不过前提是“靠谱的”,最好去自己找经验丰富的老师自己创办的工作室,不要去直接上新东方的大班。

软背景提升

我认为软背景提升有三种不同的途径:科研,求职和海外交流经历。

科研

大三尝试做了大创之后发现我对于科研没有热忱,水了一篇论文之后果断放弃。而且我认为Master项目相对不是这么看中科研经历,但如果你发现科研很适合自己并且对它抱有强烈的兴趣,一段出色的科研经历还是挺加分的。不过我身边对科研有热忱的同学都申请Phd了,当然Phd申请难度也更大。

求职

大一暑假参加了ACM集训,大二暑假专心准备托福,大三暑假需要提前出发去美国,所以我在本科期间是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的。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把托福/GRE的备考穿插在学期中进行,这样可以多出暑期实习的时间。虽然实习对于申请Master项目帮助有限,但一段精彩的国内大厂实习可以降低很多在未来寻找美国实习的难度。

海外交流

信息学院还是很多海外交流机会的,具体可以看“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公告。我当时选择了UIC的交换项目,因为我只申请美国大学,当然如果想要去英国,也有谢菲尔德大学的交换项目。如果你在大三的春季学期已经有80分以上的托福成绩是可以免UIC语言测试的,不过UIC的语言考试也很简单,对于未来想要出国的同学来说不成问题。UIC是提供3+1或者3+2项目的,3+1项目就是标准的海外交换,大四去美国交换,拿华理的学位毕业。3+2就是大四开始去UIC读两年,直接拿UIC的Master学位,对于以后要读Phd的同学来说是很划算的。另外海外交流的好处就是帮助你提前适应美国的教学环境以及可以尝试向教授要推荐信,我当时申请用到的三封推荐信中有两封是来自UIC的教授。

申请季

申请季的时候其实大部分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主要想聊一下选校,我一共就申了10所学校,并且除了CMU是ECE以外其他全冲CS,除了NEU没有保底校。对于我这个中规中矩的背景来说,可谓相当激进。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哪个学校AD都可以接受,不存在明明这个学校录了但我不想去的尴尬情况,当然坏处显而易见,就是可能“全聚德”。

我主要申请的是20Fall入学,也接了UVA的offer。但当时由于疫情,我defer了这个offer。后面收到CMU ECE的Rej,但是CMU鼓励我再次申请春季学期,并且免申请费。于是我重新申请了CMU的春季学期,并且成功拿到了offer。但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不具有普适性,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小概率事件上,努力提升自己的背景才是真正应该做的。

致谢

目前CMU在读,预计22年12月毕业,欢迎联系。

联系方式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heng-w/

Email: hengw@andrew.cmu.edu